老虎滩,石槽,老大连人的回忆
离老虎滩不远的小渔村“石槽”,作为最后一个“城中村”在城市建设的车轮中,已经渐渐远去了。但关于石槽村的记忆,却依然清晰。
1992年夏天,“大二”的我随老师和同学,从长春赶到大连进行为期两周的“沿海生物野外实习”,每天一大早,我们都追赶着潮汐,考察地点遍及大连附近海岸线。印象最深的就是“石槽”,因为这个怪怪的名字,更因为这里独特的地貌、清净的海水和丰富的海边生物。林立的礁石谋杀了同学们不少胶卷,时值盛夏,禁不住清澈见底的海水诱惑,不少男生不顾老师的反对,纷纷在浅水滩里游起了泳。而依海而建的小渔村,十分安祥和宁静。
1998年前后,石槽村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几家“小渔村海鲜”饭庄,突然火了起来。火到什么程度呢?晚上村子里几乎没处停车,饭庄里天天爆满。坐二楼靠海的包间里,夕阳西下,海面金光闪闪,小渔船满载而归。如诗如画。而海鲜大多是刚上岸的活海鲜,价钱也还公道。“吃海鲜,去石槽”。相信有过相同经历的人们,一定还记得吧。
2007年夏天,石槽村大都迁走了,剩下的只是一片零乱。新的建设项目尚未完全启动,紧靠滨海路,昔日的渔船码头依然在使用着。陪着远道而来的朋友观光,我经常会在这里停停脚,新下船的小海鲜,当场就卖,自发形成的海边大排档烧烤,也常常会勾引三三两两游人的胃口。这里渔船成排,风景清新,原生态的海滩感觉让我神往。最重要的是,这里不用买票。
如今,一切都将随风而去了。无论新的石槽村变得多少亮丽,但从前美好的石槽记忆,永远都会埋藏在我的心里。
——老虎滩,石槽,老大连人的回忆
相关信息